登录 | 注册
中华应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应氏论坛 >> 源流古迹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江西鄱阳汝南应氏 应根生 已阅:1516 / 回复:0(楼主)

江西鄱阳汝南应氏

江西鄱阳汝南应氏
  应氏是个古老的姓氏,源自姬姓。公元前1043-1046,周武王姬发,封其四子姬达为应候,尔后立国为应(辖河南宝丰东部、鲁山东南及平顶山市、叶县等地),后世子孙以国为姓。姬达,又名应叔,讳韩,即中华应氏受姓之始祖。应叔立国于河南平顶山滍阳镇,历经350余年,被楚国所灭,后秦始皇灭六国而一统,古应国遂在历史长河中消失。汉魏晋时期,应氏族裔逐渐在汝南郡(今河南项城)形成名门望族,应叠为江夏太守,应郴为武陵太守,应奉先为武陵太守后拜迁司隶校尉;应劭灵帝时为泰山太守,献帝时为袁绍军谋校尉;应贞先为晋武帝参军,后迁升散骑常侍;应詹镇南大将军,应绍黄门侍郎。汝南应氏,辉煌魏晋三百年,后世应氏皆出汝南。上世纪80年代中期,随着考古发现,尘封数千年的古应国,浮现人世,持续30年的应国墓地考古发掘,500多座墓葬,共出土10000多件精美文物,清晰再现古应国的容貌,史学界掀起了对古应国的研究热潮,研究应氏家族文学、应氏名人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热点。《汝南应氏家族文学研究》、《汉晋汝南应氏家族文人研究》等多篇关于应氏研究的文学著作问世。近年来,应氏后裔也掀起了一股追本溯源,寻根问祖的热潮。
鄱阳广石(今芦田乡)汝南应氏早在东晋就已在鄱阳聚居,应氏也是鄱阳境内聚居较早的古姓之一,距今近1700年。广石,古地名,位于鄱阳县东南。据1683年鄱阳县志载,广石位于新兴乡五十六及文北乡五十七都辖区内。县志载的文北乡境内的宝胜寺,梁武帝天监四年建(505);广石寺,梁武帝大同元年建(535);龙安寺,唐贞观六年建(632),均为鄱阳应氏主持或者捐重资参与建设,这些都可从鄱阳应氏传世家谱中得到印证。其中宝胜寺,为应氏八世祖应韧建;广石寺为应氏九世祖应成捐资修建;龙安寺,为唐朝崇贤馆学士十三世应任(讳孟常)奉召捐建,宋绍兴十年(1140),二十六世应泰重建该寺,家谱收录其撰写的《龙安寺砧基序》。宝胜、龙安寺砧基石刻序文,在明万历年都还能见到,谱序文有记载佐证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还可找到广石寺遗址,2013年鄱阳应氏重修族谱,还将广石寺作为整个应氏家族的共有财产记载于族谱,流传后世。
鄱阳广石应氏,始祖应韬,字思实,东晋汝南南顿人(今河南项城),西晋黄门侍郎应绍之子。据《晋书.应贞传》:“应贞,字吉甫,汝南南顿人,魏侍中璩之子也。弟纯。纯子绍,永嘉中,至黄门郎,为东海王越所害。纯弟秀,秀子詹,自有传。" 西晋怀帝,应绍由圣诏亲所抽拔为黄门侍郎,后受长史潘滔诬陷,于永嘉三年乙丑日,被东海王司马越所害,一起被害的还有中书令缪播,散骑常侍王延、太仆卿缪胤、尚书何绥、太史高堂冲等数十人。其子,应韬,随宗族南渡,任鄱阳参军,生五子,长子贤,寻广石(今鄱阳芦田乡境),遂家焉。应韬,为鄱阳应氏始祖,至今繁衍有58世。
根据应氏传世族谱所载,鄱阳应氏世居广石、炉田村(今应家村),历居十七世。唐朝末年,黄巢起义,攻占鄱阳,应氏族众尽死,唯有十七世常侍二人有后。鄱阳应氏中盛于二十五世北宋应廉,登宋哲宗熙宁间进士,后升中宪大夫。其子应泰,字子章,迪功郎萧山县丞。泰公孙应旦,派伯行二,北宋绍兴甲戊科(1154)进士,官拜太守,其弟伯十三昌运公之次子,二十九世祖应克中登南宋嘉定甲戌科(1214)进士,官至太学士,与贵溪进士应梦武,笔赠会合,推明族派,交相印证,创立鄱阳贵溪应氏字辈,共105字,两地从此统一字辈。鄱阳传世的应氏族谱从三十一世应叔兴(1241-1301),按二人所创字辈开始记载,资料尤为详实,准确载有近800年的家族信史,在整个江西省都属罕见。后贵溪应氏同宗于明朝万历(1618)年,2007年两次到鄱阳广石,共叙应氏宗谊,谱写了一段八百年的应氏情缘,在两地宗亲中传为佳话。鄱阳广石应氏历代文献谱序,历史上遭遇两次严重的损毁,第一次是元末改朝换代之际,据1439年,三十六世炳文公所撰谱序载“本家旧谱诸序文在元之季世悉皆逸堕无传”,另一次就是上个世纪文革的冲击,几乎是毁灭性的。比如鄱阳芦田应家村从明成化(1472)至今,近六百年的历史,没有传下一篇文献,都在历次运动中被烧毁。现存的谱序几乎全是从其它应姓村落搜罗得来,收录最早的是宋绍兴十年(1140)的二十六世泰公撰写的《龙安寺砧基序》,收录最早的谱序是明1439年三十六世炳文所撰。
按应氏前辈所说,当代鄱阳应氏播迁村落包括:庄前、槐树下、老屋场、中庄、芦田、东岸、西岸、石门楼、横江九个历史较为久远的应氏聚居村落,有的村落有上千年的历史。除了以上九个村落,还包括店上,大栗树下,乐平谢家坞,鄱阳三庙前南港,都属鄱阳广石应氏之苗裔,总人口有近万人。随着岁月变迁,时代更迭,有些村落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,比如槐树下,大栗树下,已经被老场村合并;横江,石门楼,洄源等应氏聚居地,现已无应氏居住。根据各村族谱谱序记载,现鄱阳应氏均为南宋三十一世宁一公叔兴后裔。
根据浙江应卫强和笔者统计,现已知全国各地有900余个应氏聚居古村落。从这900余个村落迁徙出去的应氏后裔,分布全国各地,总人数有五十余万人口。鄱阳广石汝南应氏,人口近万人,占整个芦田乡人口比例20%,在芦田乡境内影响较大,俗称“应半边”。根据2005年芦田乡政府编撰的《民俗人文话芦田》一书,共收录了31位应氏名人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,古鄱广石应氏从农村走向城市,从内地走向沿海,从国内到国外,鄱阳应姓能人辈出,涉及各行业、各领域。近代鄱阳应氏后裔中,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。他们中有英勇抗日的黄埔第四期学员应佳士(运兴)宗亲;有参加红军被反动派清乡团杀害年仅二十四岁的应治煌烈士,应风翔烈士;有因子女参加革命,被国民党浇上煤油活活烧死,为新中国成立献出生命的应氏慈母方凤秀。新中国成立后,各类人才呈井喷式增长,其中有以留美博士官田村应站军为代表的学界精英,有参加我国尖端科技“蛟龙”号潜艇研制的应家村应良镁,诸如此类的应氏名人不胜枚举,此处不一一罗列,他们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江西鄱阳应家村 53世赞派应根生撰)

作者:应卫强 (2015/10/11 15:46:32)   回复此贴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22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22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应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394.5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应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