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现碑石的现场附近是一家工厂,因为施工需要,工厂边上的这座小山前几天动用了挖土机挖土,这块石碑就是从沉埋在土中的墓中挖出来的。
发现者鲍林敏告诉记者,他平时非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考古栏目,同时他外婆家在大溪镇桥里村,那是明尚书赵大佑故里,至今村里尚留有石虎、石狮等不少文物。所以,当他偶然间看到这块上面有“大明正德”字样还有“谢尚书铎”等字的石碑,马上向记者反映此事。
经在场的村民实地测量,这块石碑高65厘米,宽50厘米。记者凑近细看,上边写着的是《先祖考良二十三处士府君圹志》(圹志即放于墓中记录墓主生平的石碑),小楷书法看上去非常清秀,立碑者为应维的长孙应曤。笔者抄录了碑文并回家查阅了《太平县古志三种》等参考书,发现这块圹志石碑是为明代太平县乡贤应志和之子应维所刻的,对于考证应志和家族事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据圹志记载,应维字茂衡,别号味淡,始祖宗翰,祖讳尚惠,隐居邑南镜川(今泽国镇牧屿),详见黄少保准墓铭(即永嘉黄准)。应维父应志和,“再迁山前,即今所居地今分太平也。其文章德行重当时,本府太守周旭鉴荐为郡庠训导,改兰阳升番易(鄱阳)教谕,所著有《复庵稿》行于世。详见谢尚书铎墓铭,今祀乡贤祠。”
立碑者应曤称曾听伯祖言,应维“读书知大义”,“曾祖出仕,我与尔祖新居宇开拓田园,一毫不自私”,“乡里事有不平者,皆于尔祖直之。曾祖致仕来归,供祭祀,奉宾客,庭省甘旨之礼,垂三十年如一日。”
据碑文记载,应维配戚氏,先十三年卒,子男二,女二,孙男五,重孙三。应维生于宣德癸丑三月十七日(1433年),卒于正德丁丑十二月廿日(1517年),享年八十有五。此碑是正德十二年(1517年)所立。
碑文中所称谢尚书铎墓铭,即《鄱阳教谕应先生墓碣铭》(载《谢铎集》555页,林家骊点校,中华书局版),应先生即应律,字志和,号复庵,以字行,仕终鄱阳教谕。《铭》中称“曩余谢病家居,得从先生杖屦者几十年,既而以史事赴召,别先生镜川上,先生酌之酒而赠以诗,所以属望之者不浅。”详细事迹可参看《鄱阳教谕应先生墓碣铭》)。应志和有子四人,绍、维、经、纪,应维即应志和之次子,而嘉靖太平县志在写到应纪时称“先生之伯兄绍,号宾月,仲兄维,号讷斋,叔兄经,号味淡,皆隐居乡塾师,又皆高年,先生事之极恭,岁时幅巾杖屦遨游山谷间,庞眉皓首,乡里咸夸为盛事云。”而据《先祖考良二十三处士府君圹志》记载,味淡才是应维的号,当以圹志记载为准。